在8日閉幕的2024海洋保護大會上,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二級巡視員馮波說,生態環境部會同有關部門和沿海地區,以美麗海灣建設為主題主線,在渤海、長江口—杭州灣和珠江口小樹屋鄰近海域等三大重點海域持續實施綜合治理攻堅戰,著力推動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從污染治理為主向海洋環境、生物生態協同治理轉變,推動海洋生態質量持續改善。
生態環境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近海海域優良水質面積比例達到85%教學,創歷史新高,較2018年增長了13.7個百分點,實現“六年連續增長”;24個典型海洋生態系統自2021年后就消除了“不健康”的狀況。
科技創新和突破,支持海洋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以及經濟高質量發展。山東省生態環境廳二級巡視員張金智說,中國海洋大學、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小班教學國家深海基地等50個國字號的海洋科研平臺集聚山東,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小班教學獎中1/3來自于海洋領域。山東還在煙臺設立全省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與應急處置中心,并在濰坊等7個沿海市建立7個分中心,形成了“1+7”的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與應急處置機制,為精準、科學治污提供科技支撐。
“中華環保聯合會圍繞實現國家環境與發展目標、維護公眾私密空間和社會環境權益,搭建了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和海洋可持續發展的溝通交流平臺。”中華環保聯合會主席王秀峰說,中華環保聯合會早在2013年就提起了關于保護紅樹林的公益訴訟案件,以司法保障海洋生態環境;策劃海洋保護宣傳海報,宣傳海洋環境保護知識;開發海洋保護微信游戲產品,組織環保社會開展海洋凈灘等活動,提高公眾保護海洋意識。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海洋生態環境管理研究室主任姚瑞華說,接下來,我們還應加強科技支撐,提高瑜伽教室認識海洋、保護海洋能力。比如,現在海洋生態環境質量受極端天氣影響大,該如何識別哪些問題是天氣導致的,哪些是人為影響的?“這方面是我們科技的短板。此外,我們還需要通過技術創新切實解決海洋污染中的總氮等問題。”姚瑞華說。(記者 李禾)
發佈留言